,碧水县人面儿广,尤其条件好些的人家儿,哪家有几个儿女,都什么年纪,常氏心里自有一把算盘的。故此,这一划拉,何子衿将来的亲事,她便有数了。
常氏把亲说成了,自何家告辞,自然又去跟王氏交待一声。
先将正事儿说完,常氏同王氏道,“真真是了不得,我不常去族婶家,只知她家有个十一二岁的小孙女,却不知生得这般好相貌哩!真个百里挑一的美人儿!”
王氏递了盏茶给常氏,笑,“嫂子说的是子衿吧。”
“可不是么。实在是个标致丫头,咱们阖族也没几个能比得上她的。”常氏兼职媒人这行,见的女孩子也多,呷口茶同王氏道,“难得还念过书,一看那眉眼就伶俐,说话也叫人稀罕。我算了算,我娘家倒是有年纪相当的侄儿,只是族婶家连侄孙女都舍得陪嫁二十亩田地,亲孙女更得丰厚,我娘家侄儿怕是配不上人家。弟妹,你娘家富庶,要是有合适的孩子可得提在前头,不然这丫头一及笄不知有多么紧俏,媒人得把她家大门槛儿踩平了。”
王氏自干果碟子里抓了把干炒的葵花籽嗑着,笑,“我倒也动过心,只是子衿还小,听她娘的意思,舍不得闺女嫁到外处去呢。”她娘家条件是不赖,可惜不在碧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