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蹊跷。
她总觉得母亲在欺瞒自己,明明说好的事,一夜之间就变卦了。
可这些也只能稍后再议,说不定到了大同,母亲住得习惯,孩子也渐渐大了,她就会改变现在的想法。
出发那日,徐家、冉家都来相送,朝廷也派了使者护送,算是表达对裴家一案平反昭雪的态度,也是向外人昭示,皇帝对徐夷则的赞赏与信任。
有官军和镇国公府亲兵同路,这两方的旗号就是最显眼的保命符,就算有不轨之徒也不得不退避三舍。
冉念烟最担心的并不是安全问题,而是儿子是否吃得消,到底是个一岁不到的孩子,纵使坐着最宽敞平稳的马车,依然比不上家中舒适。
徐问彤是过来人,早有安排,说带着孩子行路,倒也并非难事,就是怕奶水不足,或是犯了小病小恙没有及时请大夫医治,拖成大病。
这些问题也不难解决,临出发前,冉念烟让郝嬷嬷从城里挑了几个身价清白、身体康健、相貌端正、三代以内无恶疾的乳母,冉念烟又亲自筛选一轮,留下三人,从进府起就不叫她们吃外面的东西,每日饮食都是专人准备,不掺一粒盐。
大夫也请了两位,大人孩子都有了照应。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