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的默契配合。
不同别家的酒楼,火凤楼不是以夏菜为主,而是茶饮小吃。这小吃正是宁桐上回和无双研制的炸鸡和薯条,自是比普通小吃价格高些。而茶饮除了各种花茶,亦有果蔬色拉,因而价格还是高于普通凉茶。
虽说火凤楼的消费价格比别家高,可光顾的客人反而不少。除了之前打出的名声外,自然还有货真价实的食品和服务。宁桐又特特从戏楼里请来个说书先生,说书精彩,却只收取一钱的听书费,也是足够付说书先生的工钱。
这便是宁桐的经营之道,随着季节的变化,将火凤楼从以主食为主变成以娱乐休闲为主。之所以顾客络绎不绝,是因为夏日人们饭食的量减少了,时光漫漫,又懒怠动弹,最需一个放松休闲的消磨时光之处。
了解宁桐的人,口中心中都不得不对她的经商头脑感到佩服,因而池家现今的状况就是完全由宁桐当家作主,虽然凡事不必亲力亲为,但大事基本由她拍板决定。
这期间,郑子雷兄妹自是经常出入火凤楼。这一来一往间,郑秋水和宁桐便越发熟悉了。
这日,宁桐本来打算去怡红楼看看楼里的姑娘们歌舞小曲编排得如何了?但临时想起该校对校对一下几处店铺的资金情况,便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