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都会发生变化,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到了九十五年国企也没有像原时间线一样来了下岗潮,那些国企的员工,还是很吃香的,并且招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对于内部员工有推荐上大学的机会,但是大学的机会给了,能不能顺利毕业,毕业之后能不能进厂子,那就要看个人的本事了,因为这个员工里很多没有读书天份的,就会将这份大学推荐信卖掉,再去找些房子或是工作机会,反正就是要将自家的后辈按排得明明白白的。
至于后面推行的接班,根本就不存在了。退休了可以推举自己的孩子去单位考,但是能不能考得上,那就要看自己儿子有没有那个能力了。
他们有一个内部分,别人考就是八十加的分数才有机会被录取,但是他们就不同了,只要考到了六十加的分数都会有机会,最低的加分就是二十分,这个起步就比其它人高,原来厂里招员工子女的太多了,但他们的管理也非常严,如果那个员工出错了,三次之后就会清退。
杨青青将一辈子都花在了学习接项目上面,他们的节奏一直都没有变化过,半年一个项目,半年一个项目,多余的时间全部都是学习的时间,就这样明明是个研究员,每年过年还能回家里好好休息过年,家里小妹妹补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