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眼光太浅,整天盯着那些知青,就觉得他们是最好的,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真有本事那里还用等着下乡,早就已经在城里找到工作了,前面老三介知青那是真正下乡支援农村建设的,可是后面的那就不一定了。
村子里的人只是没有太多的见识,并不是他们有多蠢,知道了一些外面的情况,了解了那些知青为什么会下乡,来到农子里那就是和他们换粮食的,根本就没有高高在上的理由,他们再那样村子里的人就没有再退让,两边的关系也就那样,村长做主给他们分了地,让他们自己种,自己记工分,地里的产出都是按比利上交,剩下的就是自己吃的。
没有了村子里的人帮助,知青们的生活不那么好过了,种地的时候,也知道听老人言,不再大冬天跑去挖板土了,也就那种脑子有病的人才会去做,就这样人家开始了春播夏收秋藏的生活,小日子过得还算是不错的。
村子里像杨老太这样年纪的老太太,也开始改到了手工业上面,地里要不了那么多人,那就转到手工业上面去,可以给村子里创收,也可以让自己赚到更多的钱票,这样的事情那里有人会不愿意去做。
有杨老太带着,村子里的女人们能做现来的东西更多了,农副加工,还有各种手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