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带,颇似淡泊学者,走着走着,他习惯性绕到国子监告示墙,兴致勃勃,观赏最新的优秀学子文章。
啧,辞藻华丽,言之无物。周仁霖不赞同地摇头,移步,看下一篇;唔,言之有物,但笔锋太过锐利,失之圆滑,此乃官场大忌。周仁霖又摇摇头,再移步。
上了年纪的读书人,尤其科举入仕的,多少有些好为人师的毛病。
周仁霖逐篇鉴赏,均默默点评几句,乐在其中。
直到他在末尾角落发现容佑棠的文章。
啊!!
这、这个——
周仁霖如遭雷击,双目圆睁,瞪大眼睛看最后一篇。
他尚未细看文章内容,触动内心的,是容佑棠的字迹。
一个人的字迹,不管如何勤学苦练、精益求精、乃至成为书法大家,他永远还是他,执笔姿势、横竖撇捺钩、落笔走笔停顿回锋,时日稍长,即可形成个人固有的书写习惯,或称风格,某些特征一辈子改不了。
容佑棠的书法启蒙老师是容怀瑾。在母亲手把手的教导下,他一练就是七八年,导致字迹总带些许女性娟秀,哪怕后来由庆王手把手地教,也改不过来。
而容怀瑾的字迹,周仁霖再熟悉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