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会进一步。
千百年来,屡试不爽。
被两个士兵押着,黯然远去的徐锡麟,彻底明白了秋瑾宋教仁黑化的原因。
坚持人性本善的,做好事有好报的徐锡麟,和坚持人心本恶的,做好事没有好报的胡灵珊,无所谓对错,哲学思辨根本没有正确的结果。
换一个环境,换一件事情,换一个时间,换一个国家,都有可能导致徐锡麟和胡灵珊遇到的事情结果转变。
但在百姓刚刚从满清的文化高压精神高压的束缚下,莫名其妙的解脱出来,却依然为生活所迫,为生存所迫,局限在有限的粮食,物资,发展空间的民众们,根本不关心道德法律,根本不在乎良心,依然麻木的认为,只有自己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所有人情道德法律都是狗屎。
华夏的这个时间点上,急需的不是正义和道德,不是民主和法制,而是粮食粮食粮食。
仓禀实而知礼节。
只有那些写一篇文章就有几十个大洋的文人们,只有那些家里有钱供他们上西学的学子们,才会吃着面包,穿着西装,大声的疾呼公平民主正义,为国奉献。
以为这就是全华夏人的心态,以为一直为了生存挣扎的穷苦百姓可以为了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