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能泄民愤,二能立国威。
可随着战线的拉长,耶律瑾遇到了与吞并周国同样的问题,他或许凭着这股势如破竹的士气一鼓作气,不管不顾能吞下陈国,但之后呢?他消化得了吗?
积食难消,日久月累,只怕肠穿肚烂,反累及己身,得不偿失。
如王泰鸿所言,如今金国当务之急不是扩展疆土,而是休养生息,谋定而后动,否则后劲不足,终将是功亏一篑。
况且,如今他继续攻打下去,牵制住了陈国的主力大军,却白白便宜了周国,他自认不是什么好人,这样利人不利己的事他可不愿意看到。
因此自赤鹿原斩杀了陈国太子后,他连续攻克三座城池后,并没有继续挺进,而是放出了话,愿意和谈。
此时的陈王,虽然因为痛失爱子,悲痛欲绝,却也没有惊痛极怒之下做出不理智的决定,而是急急忙忙派了陈国的翼王爷充当和谈使节与耶律瑾在堰河陂签订停战协议。
耶律瑾于此不仅收回了曾经被慧娴王后割让出去的几座城池,又狮子大开口,于地图之上轻描淡写了一画,圈了十几座城池。翼王爷毕竟不是凡角,几番唇枪舌战,讨价还价,陈清利害,最终只同意以赤鹿原为界,以西归陈国,以东划归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