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皇帝和尹氏的这个赌怎么打下去。
皇帝和大臣公开打赌,并不是人老糊涂,自降身份,而实在是因为尹氏所言涉及了如何看待大清帝国政治形势,如何评价皇帝五十五年的统治成绩这样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对于共同生活的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时代,乾隆与尹壮图却作出了截然相反的判断。那么,乾隆五十五年的政治局面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尹壮图并没有说谎。
大抵在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前,大清王朝确实基本上像乾隆的判断那样,处于盛世顶峰。乾隆中前期,国势稳定,政治清明,官僚体系效率极高。
然而,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时的大清政局,已经沧海桑田,不复当年模样。
让我们先看一下当时经常出入中国的朝鲜使臣的见闻。乾隆五十五年到中国进贡的朝鲜使臣回国后这样向他们的国王描绘大清朝:“(清帝国)大抵为官长者,廉耻都丧,货利是趋,知县厚馈知府,知府善事权要,上下相蒙,曲加庇护。”(《朝鲜李朝实录》)及至乾隆六十年(1795年),他们的评价更是发展为“货赂公行,庶官皆有定价”。(《朝鲜李朝实录》)
朝鲜人对中国的了解也许仅止于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