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不准备管这个破事了,自己也管不了,还是上工去了。
挖盖河是为了干旱时引长江水来灌溉,汛期时可以及时把水引到长江再入东海。
当时的人们都很积极;挖河的河工都是附近村庄受益的农民工,全是起早贪黑得在干活;这条人工河在当地开挖时,大概花费数十万多人民群众的心血。
张林青他们赶到挖河工地时;大家已经干的热火朝天了。在河岸上一看,有的用铁锹挖坑,有的用板车、有的用独轮车拉河泥的,绝大部分人都是用粪尼装的河泥用肩膀挑着运送,干活的人像蚂蚁一样多。
尽管这个时候工程设备简陋,但大家干劲十足。在这缺粮少食的年代,工地上吃的是杂粮馒头,喝的青菜和大白菜混合汤。
不过也比在家吃的好,工分也高,还能赚钱。村里老少爷们也多得是人家愿意来挖河道。既能赚工分又能把自己的口粮省下来留着过春,何乐而不为呢,不过每年的春天是最难熬的季节。
张林青到底没好意思和春奇抬担子,还是用扁担挑着,只是让人在装河泥的时候,稍微照顾他一下,装8分满就行了,挑担子的时候因为不熟练左右晃荡,差点摔倒;后来慢慢观察别人在挑担子时候的姿势及走势慢慢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