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炭笔,说是用毛笔不便。真是半分文人风骨皆无!最令人叫绝的是,他去参加文会,需要作诗时,便立刻从褡裢里拈出一张字条,敷衍成诗。所以在他们凉州,还有个外号叫‘牛一句’,就是说他的诗里,只有一句可看!”
文会现场作诗,比的其实是捷才。限题、限时、限韵、偶尔还限字,这样的情况下还能写出好诗来,才令人钦佩。牛贺这种方法相当于考试带小抄,难怪这些人看不惯他。而且假如你小抄能抄出水平,也就罢了。偏偏只有那一句是好的,现场想的都不好,那就输得更难看了。
不过平安以前看过,古代不少有名的诗人曾经这么干过。比如“诗鬼”李贺。不过平安觉得,为了写诗呕心沥血的,有时候难免会钻牛角尖,成就往往不会太大。
但是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世界上毕竟庸才比天才多,有“李白斗酒诗百篇”,就有牛贺这种从细微处积累,功底扎实的人。比不过名垂千古的人,比张宗这些嘲笑他的人,还是比得过的。
而且说句实话,文人里,姿态这么低,肯扎实苦干的人,估计也没有几个了。而且听他的故事,虽然看着老实,但也不乏机灵之处嘛!比如带小抄这事,你们又没规定不让带,而且我也没有提前写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