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当波源运动时,对固定位置的观察者而言,波的频率发生变化。比如波源频率是10hz,波速100米/秒。1秒内有10波峰经过观察者,当观察者以100米/秒的速度靠近波源时,1秒内就观察到20个波峰!对观察者而言频率增加了一倍。以50米/秒的速度远离波源,则1秒内观察到5个波峰,频率为实际的一半。最早是由奥地利人多普勒发现的,称为多普勒效应。现在高速路上检测超速,就是使用多普勒雷达进行。医疗上使用多普勒效应来判断血液流动的速度,叠加在b超上,就成为彩超。
梅乐芝经理的科普文章(十一)
第11节电磁波
现代社会已经无法离开电。人类最早可见到的电就是自然界的闪电,琥珀和毛皮摩擦产生电的效果也见诸文献,古希腊的泰勒斯曾描述过。
前面讲述了物质的组成。当原子的内部结构明确后,这些摩擦生电的原理就很清晰了。某些物质对电子的吸引力较小(羊毛),失去了原子中的一些电子,聚集在那些对电子吸引力大物质上(琥珀)。这些多余的电子会诱导小物体(纸片)的电子趋向远离,导致靠近电子的区域带正电(称为电荷感应),正电和负电相吸引,使得小物体被吸到带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