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了。
一个世纪以后传到亚洲各国,1589年传到日本,翌年,传到明大陆。
谷登堡的铸字、排字、印刷方法,以及他首创的螺旋式手板印刷机,在世界各国沿用了400余年。
这一时期,印刷工业的规模都不大,印刷厂多为手工业性质,籍还是比较宝贵的。
汉唐集团一直把印刷事业放在第二阶段是有原因的。
在穿越前的研究配重中,大家否定了携带一些印刷设备的建议,一切都不要,从头开始!
当然,各种资料和图纸的电子信息还是要的。
技术员们狂喊,“让我们迎来铅与火的时代吧!”
这样,大家都明白了,这是搞铅字印刷。
正因为印刷事业一直推后发展,所以它发展起来,反而是设备配套较为完整的,基本实现了半自动化,圆盘印刷机由球热机充当动力源,还给印刷厂的铸字车间配上了电风扇了。
杨友行秘痛苦地说:“车间里有一台400度的铅熔炉,你们安两个吊风扇有什么用?”
印刷厂的铅字,只要字典上有这个字,就得配备上这个字的“字模”,字模是铜质的,所以印刷行业中又称它为铜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