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集团又用上了他们非常熟悉的技术,他们在机车上装了一个大飞轮,借助于它的旋转惯性动力,可以保持汽缸活塞的顺利往复运动。
机车重4吨,时速12公里,能牵引12吨货物,或是5节车厢,可乘70名旅客。
有稍微懂行的技术员说,这也太老土了吧,才能拉十二吨货物?
铁依技术员认真地给他解释了,说:“说实话,要啥车型咱们没有啊,弄它主要就是图个便宜和耐操,总不能咱们自己人去当火车司机吧?就是给明人弄得,结构简单的要命,又便宜又好修,只要能看懂压力表,知道什么时候要加煤了就行,想让锅炉过气都做不到。再说了,这个还和那里的地势有关。”
这个还真有关系。
从煤矿到洗煤厂是个下坡,大约有四度的样子,下坡时它还能多拉几辆煤斗车,回来时,只拉煤斗车或者其它少量货物,还正好是个陆、河、海联运。
当初关于轨距的问题,大家谁也没有要求是1435毫米的标准轨距。
在这个时空,一切标准,以方便汉唐集团的需要为主,按照汉唐集团的低压锅炉体积的标准,直接定下了1000毫米,对,就米距了,怎的。
一直注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