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与郑家没法相比,两家着眼点不同,经商的理念也是不相同的。
潘家完全把目光投向了民生方面。
潘家四公子的锐意进取,潘家家主潘择臣派来的老管家的沉稳冷静,两人配合极好。
他们在盐业方面、雪糖方面下了大手笔,待发现汉唐集团果真是重合约,讲信用后,立刻升级了,盯住了建材业……他们借为汉唐集团提供各种劳务人员的时机,将汉唐集团的烧砖瓦、木炭、石灰甚至水泥之物的生产加工学会了,虽然不能百分之百复制,但至少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层次了,贩盐贩糖的利润所得大多拿出来去建设砖瓦厂,水泥厂,木器厂,木炭窑……当然,这些也如同那盐场一样,都是要建在汉唐集团的指定位置上。
汉唐集团当然注意到潘家的这一行动,也专注过他们。
汉唐集团不相信是自己具有王霸之气,让明人巨商纳头就拜,这里面一定有原因,只能慢慢观其行。
不过在经济层面上,汉唐集团太喜欢这种投资于基础建设的行为了……基础建设投资大,见效慢,远没有贩运雪糖见利快。
这些基建投资其实是潘家四公子潘峰的主意。
那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早晨,意气风发的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