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平原上用不上它们。
按理说在那面的世界,汉唐集团的人也可以买到台湾的冬小麦种子,但是经过推演认为,它们不太可能适合1649年一直到1655年的连续旱情……所以汉唐集团最终购买的是那面世界的抗旱冬小麦,该品种可以保证在大旱之年,只浇一次到两次水,便保证千粒重在42克以上,亩产在500公斤以上。
当然,这是在保证各种化肥和农药的施肥条件下,而现在汉唐集团的人手里是有一些化肥和农药,但还是远远比不了那面的世界的水平。
现在,汉唐集团的农业发对化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
鸟粪石所起到的缓释肥作用,现在连明人农民都深深领教了,他们没有各种化学元素的概念,但基本的因果关系,他们却看得很明白。
那物件运来后,碾碎,伴入土地里,稻苗便更高,甘蔗便更高,玉米便更高,土豆、地瓜便更大……就连寻常蔬菜都是长得更好,除了汉唐集团的神种原因,必然与此物有关联……这也许又算是明人农民一个知道其然,不知所以然的典型案例吧。
不过如果布袋化工区能稳定提供氯化钙的话,冬小麦的抗旱问题也不算太大。用氯化钙浸泡种子和出苗叶时喷洒叶面,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