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只剩下卫玉楠和余柏林两人,其余人统统“失去比赛资格”。
卫玉楠和余柏林两人目前都是“全壶”,不分秋色。
最后见这样子比下去,两人分不出胜负,周围围观的学子们便提议用特殊的投壶方式来决出胜负。
即“骁箭”和“贯耳”,
“骁箭”前面已经解释,为将箭投入壶中之后,箭从壶中弹出回到投壶者手中,投壶者再继续投中,称之为“骁箭”。
前朝有一个舍人善投壶,可以“一矢百余反”。每为皇帝投壶,“辄赐金帛”。
卫玉楠和余柏林就是比试,谁能“骁箭”次数最多,即谁的箭没投中壶内、没反弹回手中,就算输了。
而“贯耳”顾名思义,则为将箭投进壶两侧的耳朵中,难度自然比投入壶中更高。
对于这种高难度的比赛,卫玉楠和余柏林都充满斗志。最终“贯耳”两人八支箭矢全中,不分秋色;“骁箭”卫玉楠一箭六十五次反,余柏林则超过了一百次,看样子若不是投腻了,还能继续下去。
卫玉楠大笑着对着余柏林作揖认输,喝下一满碗的酒。
赵信见卫玉楠居然投壶输了,十分高兴,就像是自己赢了似的。他当即借来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