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却另有大事压顶,契丹遣了使臣进京,递交国书,表明了契丹王有意与中原在边境互通有无,开展互市贸易的意思。
文书之中的用词颇为柔软,让礼部精通契丹语的官员一翻译,更是透出了一股子若有似无的臣服之意,自是让龙心大悦。
原本皇帝已有松口同意互市之意,但中原和契丹打了这么多年都是难分胜负,要皇帝先去开这个口,未免显得中原这个泱泱大国势弱,脸面上有些不大好看,可如今是契丹先开了这个口,国书之上的言辞又甚得皇帝心意,登时在朝上就像一口应了那契丹使臣去,却又忍了回去,让契丹的使臣回了鸿胪寺驿馆,说兹事体大要再商议一番,有意绷了架子摆在那里。
契丹使臣自然没什么异议,中原皇帝做事就是墨迹,要议就议,只要别议太久耽误了他们回去的行程就是,爽快地应了就乖乖去了鸿胪寺的驿馆,每日好吃好喝地住着,偶尔往京中有名的烟花地里走上一遭泄泄火,打发打发日子,过得也是极惬意的。
只朝中却是紧锣密鼓地筹备着,与契丹互市,这是前朝从来没有过的,说来“互市”嘴皮子一张倒是容易,寻常街市上的买卖还有个章程,这与异族人开市做买卖,要重新拟定的章程就更多了,中原契丹两地民俗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