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寻了家里的青红砖角充当粉笔。如此,还真是像模像样的了。
就这么着,赵家又热闹了起来。最后崔玉索性腾出了一间厢房,也免的大伙儿在外头受冻了。
且不说来赵家的孩子如何热闹,便是他们柴房的柴禾就多了不少。有的人家还三天两头来送几块红薯,或是有打了野味的人家也会送一碗肉来。
他们是交不起银钱束脩的,只能尽可能的表达对赵家的感激。
过了几日,不说赵小山如何想,只说崔虎子心里就起了日后做先生的心思。若是可能,他甚至想日后在村里开办学堂私塾,不说教出几个状元几个探花,只说让家家户户的孩子出了门不再是睁眼瞎他就满足了。
就像是当初大姐刚刚挣了钱,带了他跟朵儿去买粮食的时候,他们三个人只能看着图形猜测什么东西价格几何。如果当时他们都认识字儿,又怎么会为难?
就在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时候,小少年心里的念头可就跟扎了根似的。
等赵小山跟崔虎子再离开的时候,村口许多孩子都会远远的跟俩人打了招呼,甚至有些在正学的认真的还会追问俩人什么时候再回来。
这次离开,没过几天就又传来消息,说赵小山跟崔虎子府试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