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跟他们兑换出来的,田果想如果直接找外国人兴许自己还能省点钱。
八几年时,北京饭店只接待外宾和港澳同胞,田果不敢贸然站到门口,推着自行车同停在街边一棵老槐树下决定先探探情况。正伸着脖子往大门的方向张望,身边忽然凑过来一位年约四十穿白布褂灰裤子的短发大姐。
“姑娘,你有多余的外汇劵么?”
田果哭笑不得,心想我还没处找呢,“大姐,我不是黄牛,我也是来兑换外汇劵的。”
大姐扶额一笑,“哎,看你穿的这么时髦,还以为是带团导游,敢情跟我一样啊。”说着,两人聊起了天。原来大姐是打算买自行车。她跟丈夫都在大工厂上班,厂子里人多,几千号人,两人足足等了五年,孩子都从小学升初中了,也没等到工业劵和自行车票,“真的等不下去了,再等下去,我家孩子都该工作了。”想着自家孩子长这么大都没骑过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大姐决定用外汇劵直接购买。
“虽说钱花的多一些,但总比无限期的一直等下去强。”大姐说。
田果点点头,赞赏大姐脑筋灵活不死板,比理发店那些老师傅们强,起码能迅速接受新鲜事物,而不是害怕和批判,把外汇劵看得跟猛虎和毒蛇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