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夏元熙自思,在她修道之初,也是懵懵懂懂,并不明白这么多的道理。虽然一日不飞升,留在俗世中,也不过是活得稍微长些的蝼蚁,最终抵不过世界前进的脚步,但如果没有漫长的寿元,从微末小伎开始了解这个世界的本质,又谈何与道合一,掌握至道,飞升而去?
他们的问题就在于完全忽略了寻求大道的途中必要的努力,仅仅着相于最终一步,仿佛一人吃了五个包子方才填饱肚皮,却懊恼认为,前四个都是白搭,早知道就只买第五个好了。
况且,此间苦难之地,的确能让人长年目睹生老病死的景象,进而产生“世事无常,万物皆虚”的念头,并极度渴望能够超脱它,远离它。如今想来,一路上听到那些妙语连珠的禅理,虽说道理正确,但说话的人心怀的并不是佛陀的慈悲之念,而是对坎坷俗世的厌倦和逃避。
释迦摩尼了悟前,本是一国王子,坐拥无尽荣华富贵,但在安逸放纵的生活中,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另一条崎岖小路,这才是真正的顿悟。
如果未经历人世的喜乐,就声称自己已经看破红尘,这样的觉悟也不纯粹,更像是想要逃避苦难本身。至于追求大道,不过是他们的精神寄托,用以忘却被施加于肉身上的饥饿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