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却偏偏怨恨起了无过错的一方,这样的事原主也不是没见过,所以他真不想被嫡母惦记上,这样他在卫侯府便没有好日子过了。
即使他在当时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可在后宅他又能做什么呢?嫡母随便吩咐一声就让他有苦说不出,甚至拿出孝道来,他的前程也完了。
所以原主只能忍耐,结果不想忍耐到最后是被赶出家门。
如果不是对方心急着要赶原主出门,他也不会被气死。以原主的性格也不是为一万两银子而生气,而是因为卫侯府的做法太过寒心。他才十六岁,连亲都没有娶,就这样给一万两银子打发了。而他的兄长们十六岁在干嘛呢?家里正四处为他们说亲,不像原主别说谈门亲事了,还被迫分亲赶出侯府,不怪原主气不过一命呜呼换了芯子。
卫乐有原主的记忆,自然知道原主并不是因为被赶出家门而生气,他气的是这些人的迫不及待,好待等他说上亲成了婚,满弱冠后再说分家啊!他也不是死皮赖脸的人,可为什么不多等几年?
就几年而已,这也容不下他?这才是原主被气死的真相。
只有细细品过原主记忆的卫乐,也是在几年之后才明白事情并不是他想的那样。最开始以为原主只是因为被迫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