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老大说改,那就改。而古代的劳动人民的智慧也是很给力的。凌蔚把现在的操作过程和记忆作对比,让工匠们讨论。一来二去,第二批粗盐真的比头一次产量和质量都提高不少。
大家看凌蔚的眼神,更像是看佛祖了。
这把凌蔚尴尬的哟,总算知道某点文那些男主为什么想秀技术了。这崇拜的眼光,让他误认为自己脑袋后面真的有光环在发光似的。
盐场顺利出盐的消息让虽然相信凌蔚,但是心仍旧提着的皇帝和太子都松了一口气。
盐场的消息虽然压着,但毕竟这么大的动作,该知道的人都是知道的。本来想着凌蔚是书生,除了读书其他什么的那是扯淡(当然他们不知道制茶制糖和新作物种植都是凌蔚指导的),准备看凌蔚笑话。
更有人暗搓搓的想,本来别人使绊子,凌蔚没筹到足够的盐,也怪不到他身上。现在他主动承担了这个烂摊子,岂不是自个儿傻逼惹了一身腥?这可真是太好了,一定要让他脱一层皮。
结果凌蔚做到了。
结果产量还非常高。
使绊子的人都慌神了,跟着使绊子的人混的盐商们更慌神了。
他们敢这么做,一是世家经年累月给人造成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