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行宫与周围四通八达的驿道,众人心里有了新的感受。这行宫和道路都没有花国库一分一毫,全都是商贾自发为赵崇昭修建的,每隔十里,都能看见道旁立着凉亭。凉亭外竖着漂亮的石碑,石碑上刻着精美的文赋,处处都叫人舒心。
落日西移,余晖烂漫。姚鼎言让谢则安跟在身边,沿着行宫外的驿道走走停停,走到一处凉亭外看完了石碑上的文赋,转头对谢则安说道:“你这个点子还真用开了。”这碑文是源自于《旬报》的“征文”,而文赋底下设计着精致的纹理,把一批修路商人的名字写在其中。若是遇上个迂腐的穷酸书生,肯定会因为自己的文赋和商贾并排在一起而暴跳如雷,不过在谢则安的力邀之下,许多大儒主动出面参与。
连这些“文坛巨头”都接受了,再有人反对也只会被人嘲笑气度太小。
有了这么个好开局,不少地方都已经修好了四通八达的水泥路。
谢则安从来不会居功,他诚挚地说:“全靠先生支持。”
姚鼎言也给他家乡写了一篇赋。得知有他的文赋,出钱的商贾多不胜数,他们那边连最山路崎岖的村子都修好了路!
姚鼎言说:“这是好事,当然要支持。”
两人正要再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