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必做的一件事,不论家贫家富,顶多富家子弟能多带一两仆役,能坐比较不颠簸的马车,贫家子弟只能背着书箱靠两条腿,受风吹日晒雨淋罢了。
不过,只要是游学的读书人,各地开设的学堂学宫很少有不接待的,这是大丹的风气。条件再不好的学堂都会尽力为到来的读书人提供一餐半餐饮食,条件好的,更是从衣食到住宿都有馈赠,恭敬的很。
因为大丹人都认为,游学的读书人,很可能意味着最顶尖的那一小撮文化。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离开家游历各地,看遍名山大川,访遍各地隐居的大儒名师,见识、体悟和知识在旅行里一点点累积,融会贯通,若是那足够天资卓越的,说不定游历几年之后,就能著成一本足以传世的著作来,令洛阳纸贵,万人争抢。
更多的时候,连完整的一本书都不必,有的人只凭一首诗、一篇文章就能名满天下,比如写了《山居众人陈情书》的王磐,这大丹民间的读书人就没有不知道他的,而且即使只看过王磐的这一篇锦绣文章,很多读书人却可以毫不犹豫地把王磐引为知己,看作榜样。
这是一份真正的读书人身上才会有的质朴,对比自己更出色的同领域前辈的欣羡和敬慕,只要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