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王大郎两次都推了,还写了一篇《山居中人陈情书》呈上。
那是一篇灵气四溢、情意殷切的好文章,泽帝一看便击节赞叹,说“文思晓畅,风流跌宕,王家大郎实乃仙翁座前人也。”终究不再以王令相逼,又令人将王磐这篇文章传看天下。此事之后,王大郎在民间声誉更高了,天下读书人无不以他为榜样。
华苓想,王大郎现在在读书人中间有这么高的声誉,下次再被皇帝召请的话呢,岂不是要以六品、五品官相请?似乎就算是正经科举出身的状元,入朝为官也要从七品做起呢……
王磐身侧跟了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看起来便和王磐有五六分相似,只他俊朗英气的眉目间尽是笑意,令人顿生好感。
这应该便是王家二房的嫡长子王砗。
王家在金陵经营了数百年,族中优秀子弟无数,入朝为官者也很多。但在王孙遍地、风流辈出的金陵城中,要提起人物最俊秀、文采最风流的少年子弟,王家嫡支的王磐和王砗便是其中佼佼,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几个人之一。
华苓想起了在丫鬟嬷嬷们闲话的时候听到的只言片语,民间传诵王谢子弟“五岁能诗、十岁能文、服紫绶玉、平步青云”,王谢府邸“画栋雕梁、鼎食鸣钟”,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