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奴啊雉奴,等你想清楚了,为什么他们叫嚣着让朕议和,你再来告诉朕为什么。”
此话犹言在耳,令他始终不敢忘记……却原来……
这帮逆臣实在可恶!竟不知道居安思危?!
突厥来犯,何止强烧掳掠这么简单?如今大唐议和,放任他们就这样猖狂下去,只会令周边属国得寸进尺!
依他看,大唐实在是安逸太久了……
现在他已经知道李世民的无奈之举。李世民也曾挥兵北上,只是接连两场战役已是劳命伤财,现在被极力劝阻,恐是担心再输掉战场,就晚节不保了……
李治压下心中的激动,立刻举笔奋书,写了份书信给长孙无忌。
要说这朝野上下,在政治路途上最支持他的,非舅舅长孙无忌莫属了!
当时多少人力荐李恪,唯有长孙无忌力排众议。
之前也有说到,立太子以嫡为先,但当时李治还是晋王,年纪也才将将十五,连早朝都未曾入过。但李恪简直掳获众人欢心,满朝文武,全长安的百姓都知道蜀王李恪的贤明……
当时,李世民一度认为李治“仁弱”,恐不能守住大唐基业,但李恪最为像他,所以一度是一心要立李恪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