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败仗,野心膨胀,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可惜曹操并不是只讲道理的人。或者说,他有他的道理。他的道理就是:战场上没拿到的,得在官场上捞回来。当然,官场上步步高升,得靠战场上节节胜利。所以曹操又有了三次军事行动,每次都在官场上另有收获。

    三次的收获是:西征马超、韩遂归来,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南征孙权归来,封为魏公,建立魏国;征张鲁归来,由魏公晋升为魏王。

    到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四月,曹操的政治待遇登峰造极,礼节和仪仗已跟皇帝平起平坐。

    于是,代汉的呼声高涨起来。

    带头劝进的是陈群和夏侯惇(读如敦)。陈群说,汉朝早已名存实亡,取而代之有何不可?夏侯惇则说,为民除害就是万民之主,魏王称帝何必犹豫?

    曹操断然拒绝。

    他说:如果天命在我,那我就做周文王。1

    这话曹丕听进去了。曹操去世几个月后,他就逼汉献帝禅位。只不过,他给曹操上的谥号是武帝。

    那么,曹操为什么只称王,不称帝?

    原因可能很多,有大道理也有小道理。大道理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