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明袁绍大势已去,接下来只能是全军覆没,土崩瓦解。
形势在顷刻之间就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
张郃刚一投降,曹操马上按照贾诩的建议集中兵力大举反攻。这时,众叛亲离的袁绍完全丧失了斗志,带着长子袁谭弃军而走。失去统帅的袁军纷纷变成俘虏,袁绍带到军中的图书和珍宝也都落入曹操手中。
同时被缴获的,还有战争期间朝臣和部将私通袁绍的书信,曹操把它们统统付之一炬。曹操的解释是:那个时候袁绍确实强大,我曹操尚且不能自保,何况大家!结果,冀州各郡纷纷举城降曹。51
官渡之战就此结束。
这是决定当时中国命运和前途的战争。实际上,袁绍和曹操都是不同凡响的军阀,他们对战后重建也都有自己的打算和看法。袁绍当然要走士族路线,恢复代表士族利益的旧秩序,这是他们那个阶级赋予他的使命。
曹操却要建立一个“非士族政权”,至少不能再走东汉的老路,政治上也必须有所更新。他在战后颁布一系列的法令,主张抑制兼并,以法治国,唯才是举,甚至提出“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的观点,就是证明。52
曹袁之别,即在于此。
换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