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河北人。西汉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公元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 “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主张。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董仲舒的儒家思想维护了汉武帝的集权统治,为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做出了一时的贡献。
刘秀
刘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东汉王朝开国皇帝,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
☆、注释
总注
本卷所引史实和部分观点均请参看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范晔《后汉书》,田昌五、安作璋《秦汉史》,崔连仲主编《世界通史·古代卷》,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亚历克斯·沃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