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张,明确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这,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由此产生的功过是非,也往往算在此人账上。
然而在司马迁的时代,董仲舒的地位并不高。他被看作诸儒的一员,在《史记》中与他人合为一传。到班固的时代,董仲舒才脱颖而出,被推为儒首。他的“天人三策”也才载入史册,成为历史转变的里程碑。
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独尊儒术并非汉武帝一时之事,更非董仲舒一人之功。事实上,董仲舒的新儒学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深远影响,也要到后世才显现。武帝时代改写历史的,不是新儒学,而是新儒家,或新儒生。
新儒生的代表人物,是叔孙通和公孙弘。
叔孙通原本是秦帝国的博士,在二世的时代供职于宫中。这说明秦始皇其实只焚书,不坑儒(所坑为术士)。焚书的目的之于文化,也不是毁灭,而是垄断。所以,陈胜吴广起义后,被秦二世叫来问策的,是一群儒生。
儒生都是书呆子。他们的对策,是出兵镇压。
二世闻言,脸都绿了。
叔孙通赶紧上前说:天下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