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认为桓子的得位不符合襄子遗愿,便杀了桓子的儿子,立襄子指定的赵浣为君,是为“献侯”。此事在本中华史第二卷《国家》第三章曾经提到。
5.鉏是多音字,也是锄的异体字。用于国名,读如徐;用于“鉏鋙”(龃龉),读如举;用于姓氏,读如除。麑,读如尼或迷。鉏麑刺杀赵盾,以及相关史实,《左传》、《国语》、《公羊传》、《吕氏春秋》、《史记》之《晋世家》和《赵世家》均有记载,本书的描述整合了诸家所说。
6.晋是周代最早的封国之一,始封之君是武王的弟弟唐叔虞。晋君从西周起一路嫡传,都称“侯”,最后一代叫“哀侯”。哀侯以后,嫡系被灭,取而代之的是曲沃的旁支,始祖叫“武公”。以后晋君都称“公”,依次为武公、献公、惠公、怀公、文公、襄公、灵公。灵是“恶谥”。历史上谥为“灵”的,多半“不灵”。比如郑灵公,是因为吃王八而起纠纷,被自家兄弟谋杀的(《左传·宣公四年》)。陈灵公,则是与朝臣共享情妇,又被情妇之子愤而杀死的(《左传·宣公十年》)。
7.卿,是古代天子或诸侯所属之高级辅佐,有上中下三等。位类上卿而执政者,叫“正卿”,也叫“冢卿”。
8.这句话的原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