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副总兵张嘉策,在这里他聚集了近两千官兵,做好准备,随时出发前往南日岛攻打南日岛大寨。
为此张嘉策受命在漳州带过来了数门重炮,这些重炮乃是去年福建官府刚刚在漳州召集工匠仿造出的一些红夷大炮,这一批新铸的红夷大炮虽然性能不如荷兰人所造的大炮性能,但是也远超过了大明以前所铸的其它类型的大炮。
无论是射程还是威力,包括精度方面,这些新铸的红夷大炮都提高了很多,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福建官府在铸造这批红衣大炮的时候,工匠技术有限,最初仿造的几门红夷大炮试炮的时候,多出现炸膛事故。
后来工匠不得不增加炮壁厚度,来提高大炮的安全性,总算是解决了炸膛的问题,但是却带来了一个负面影响,就是他们所铸的红夷大炮虽然只是类似十二磅炮或者十八磅炮,可是重量却远超过了技艺精湛的西方炮匠们所铸的同类大炮许多。
最重的红夷大炮重量甚至达到的五千斤的重量,最轻的也有两千多斤,虽然后世的大炮随随便便都比这些大炮重,但是后世现代的大炮可是包含了钢制的炮架以及管退结构、瞄准结构,但是这个时代的大炮基本上却只是一根炮管罢了。
故此虽然福建官军在澎湖之战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