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疯狂,纷纷向工部投标。归属工部的官办纺织工坊虽然带着气,也投了标。
包哲东周边,自然有一批人帮着谋划,他们从数百家工坊中选择了十家最大的工坊,进行最后的竞标。
最终,徽商李多义以八万七千圆的价格胜出。
八万七千圆!
这是一个让天下人瞠目结舌的数字。以往,二十万套冬衣,十二万圆能搞定就算烧了高香,至于质量,谁也不敢保证。
以李多义的信誉,天下人普遍相信,质量绝对会好过官办工坊。
待到数月之后,冬衣交付,将士们交口称赞,质量远远胜过以往的冬衣,让杨嗣昌、包哲东长舒了一口气。
包哲东的任务还未完成一半,紧接着,包哲东上了一本,提议制定《招投标法》,各级官府工程建设项目必须依据《招投标法》招投标,以节省经费;在工部设立招投标司,专门管理政府机构工程建设招投标事宜。
这是赤裸裸地向整个官僚阶层挑战,一旦实行包哲东的奏议,虽不至于根绝工程建设中的腐败,至少,官僚们想从中谋取好处,将,将更困难,冒着更大的风险。
这次,反对的官僚似乎学乖了,不再拿着稀奇古怪的理由反对,几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