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堡部署了数千人马,就让战力独步天下的满清鞑子一筹莫展,丝毫不敢越雷池半步。
杨嗣昌敢打包票,林纯鸿在三娘子城、鹿城、湖城修筑的肯定是棱堡,而且棱堡的规模不会太大,很可能每城只放数百或者千余人马驻守。
如此少的人马,就算在数千里之外,供养的压力也不会很大!
杨嗣昌非常敏锐,几乎已经看到了彻底解决北方边患的曙光。
只可惜,这份功劳属于林纯鸿,与朝廷没有任何关系。放眼天下,也只有林纯鸿才有这份财力,一口气在草原连筑三座棱堡。
作为华夏民族,华夏文明的荣光早已渗透至杨嗣昌的骨子里,他做梦都想永远解除数千年来来自北方的威胁。因此,杨嗣昌虽然明知林纯鸿主导了这次战争,也倾向于放任林纯鸿施为,一劳永逸地解决边患。
杨嗣昌立即票拟,建议朱由检同意王继谟的计划。由于事先与朱由检做过沟通,朱由检也毫不犹豫地在票拟上批红。
做完这些事情后,杨嗣昌的兴奋还未过去,继续思索华夏民族在草原上的应该采取的战略。
杨嗣昌认为,草原不能成为中原的负担,而应该如海洋一般,有反哺中原的能力。这种反哺,一则是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