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习惯称宰相为相公,这人说的长孙相公,便是长孙无忌了。
高士廉是个谨慎的人,他的谨慎不仅表现在隋朝时,为了让自己这个北齐宗室不被怀疑,便不与朝中权贵来往;在被贬岭南时,将妻子留在家里照顾母亲,将财产分一半给寡居的妹妹。在妹妹过世时,为了不让侄儿侄女的成长有任何阴霾,毫不犹豫的将着侄儿侄女接回家,而且还表现在李唐一朝,哪怕贵为最重要的皇亲,也丝毫不逞强弄能,坚守中庸之道。
说实话,长孙皇后的个性,与其说是遗传自父母,还不如说被舅舅言传身教而养成的。
高士廉这么做,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身受大唐最尊贵的三个人尊重,却没有引起任何同僚的不满,便可见其能了。所以相对于长孙无忌这个能干的外甥,他自己的儿子毫不出色,别人想起来,大约也是高大郎是个好人这种印象了。
所以在高士廉的葬礼上,长孙无忌当仁不让的担任起主事人的角色。长孙无忌父亲早亡,在舅舅家长大,高士廉对他而言就如同父亲一样,长孙无忌的表弟高履行也习惯了由表哥代自己做主,所以没有人对长孙无忌的举动有任何异议。
但是长孙无忌虽然一片热心肠,但他毕竟已经不是小青年了,五十一岁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