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于是帮太子收罗人心,等着将来太子继位,这些人就是太子的天然同盟。但是这一切用意,都是建立在没有魏王这个存在的基础上。
对于文人来说,最大的成就不是教学生,而是修史编书,青史留名。他将着崇文馆改成学馆,就等于断绝了有才华的人涌向太子的可能,太子看着弟弟招揽到人才,而自己麾下空空,心里头能好受?太子原本还打算借调弘文馆的博士来崇文馆编书,但被着太宗这么一搅合,彻底无望。而且他的身份注定他不能像魏王那样放肆,于是只能打碎牙和血吞的忍下了。
不过,编书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魏王又不打算小打小闹,于是规模格外庞大。太子觉得这书编成起码都要二十多年,到时候父亲都死了,轮到他继位,这个弟弟就算是有些名声功劳又如何?所以也就忍了下来。可谁知道今年才第四年,魏王府已经传出风声,说最多再过半年就能修好了,这让太子如何能忍得下来?
太子对于称心,消遣的多,真心实意很难说到底有几分。原本太宗处死就处死了,他也不见得就舍不掉这个人,但千不该万不该,太宗不该用如此打脸的方式,更不该在这个时候,用如此打脸的方式。
看着父亲最近的举动,高阳公主知道他一定又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