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学最早起源于汉代,宋朝时候逐渐多起来,许多退休谪贬的官员,回到家里都出资办学,弄个书院出来,著书立传。经历蒙元浩劫,中华文化大受摧残,本朝太祖皇帝初登基时,经常一个府城也找不到几个读书的秀才,深感人才不足,于是下旨令各县兴办义学,只是国家财力有限,省里出一部分钱,县里地方再出一部分钱,剩下的大头摊派给富户乡绅,每个学生每年要收三两银子的学钱,除了全天茶水之外,中午还供一顿饭食。
八月初五,穆云翼和高以纯带着六个小孩来到桃李大街,望城县原来本没有这么大的规模,很多地方都是后来因为东山木材厂发达了之后扩建的,原本的义学是蒋钰的爷爷在告老还乡之后出资修建的,名为桃李书院,后来这里也就成了桃李大街,如今赵家、魏家等乡绅富户全都有出资捐钱,因此这书院建设得倒也不错。
乃是个三进的院子,第一进院落,是小班蒙童上课的地方,只讲三百千一类的蒙学,倒座房里住着私塾雇佣的烧水洒扫,看门上锁的仆役,为学生提供茶水。第二进院落,是大半学子上课的地方,开始教授四书五经,试着做八股文。第三进院落,是私塾先生们住的地方。
过了屏风之后,穆云翼看着已经有不少小朋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