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你放心,我自是不会亏待我们的女儿。”
李氏听他已经说了这话,只以为已经得了承诺,便没再把事情点破。
从重阳宴回来的第二日开始,桓七娘子的天姿国色,便在建康城中传扬开来了。每日都有十多个少年人开始往桓府频繁递拜帖,有的是猎奇,有的是思恋桓七娘子,桓温自然没这个空闲一一接见这些人,于是翻墙被逮住的都有好几起。
九月初十,不过是第一天,便已经有一家上桓府提亲。这消息一传出去,其他见过桓姚的未婚郎君们也纷纷坐不住了,生怕被别人捷足先登,自己追悔终生,也赶紧央求着自家长辈们来提亲。一时间,数十家大官小官和王侯之家出来采购纳采礼,几天之内,这纳采礼要用的活雁等物都涨价了。
如此盛况,头一个心急如焚的便是会稽王。重阳宴上,桓姚那一顾倾城的魅力,他是亲眼见证过的。他来得晚,到场时,却已经见到绝大多数的年轻人都簇拥在假山边上去窥看另一边的女眷。往年的重阳宴,虽有殷九娘子,却也完全没有如此盛况,除了少数几个年纪小或脸皮子厚的儿郎,大多数人都还是比较矜持的。一问,却听人说,都是看桓七娘子的。
再一听人议论桓七娘子一人手中便集中了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