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几组,每个钟敲击的音高各不相同。由于年代不同,编钟的形状也不尽相同,但钟身都绘有精美的图案。编钟的发声原理大体是,编钟的钟体小,音调就高,音量也小;钟体大,音调就低,音量也大,所以铸造时的尺寸和形状对编钟有重要的影响。在中国古代,编钟是上层社会专用的乐器,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
我有个同学现在在湖北省博物馆,那套曾侯乙编钟就是他们那里的镇馆之宝。又一次来山东还给我带来一件缩小的仿制品,现在还放在家里的架子上,他倒是给我讲过这个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为战国早期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成功发掘。出土后的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眼前的这套变种的数量几近曾侯乙编钟数量的两倍,也就是能够发出要比曾侯乙编钟还要多的声音。这套编钟已拿出去,肯定会把考古界和音乐界真到一大片,起码我的那位曲叔叔会奋不顾身的去看。
这个乐谱上倒是很详细的说着要敲击出哪一个音节,然后再敲击哪一个音节。可是这编钟上面没有给我们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