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把他拉起来。
“徐三少就莫要跟我客气啦!我只盼着三少爷今后少给我制造麻烦便好了。”
徐三少口中连称不敢。
经了这一场闹剧,松江府里到俞氏钱庄来存钱的人就更多了,虽然存钱的利钱其实很低,但是大家首先是觉得把银子放在钱庄里比放在家里更安全;又看到这俞氏钱庄的后台,连知府大人都怕他成那个样子,大家就更放心了。
而徐三少也把自家的钱庄关了门,发誓从此再不与俞仁为敌。
于是,俞仁又与赵蕊在苏州开了两家分号。由于到铺子里来存银的人越来越多,俞仁同时开始感受到放银的压力。于是,俞仁与赵蕊专门组织了一批生意经验丰富的老掌柜,成立了一个独立的小组。这些人专门负责寻找客户放贷。虽然总体以稳健为主,但也偶尔找些高风险的投资,以便获取高回报。
而最让俞仁失望的是,他最想扶持的那些有着科技创新的人,却始终没有看到一个。在大明,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商人们只一味的想着低进高出,读书人又只一味的想着科考为官,最有创新可能的便是工匠。可是工匠由于受其传统思想的束缚与影响,又往往是儿承父业、口口相传,他们谨守着父辈们的行规与方法,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