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景泰要立自己孩子当太子的时候坚决支持大侄子
我对她被废反正是不大同情的……在这件事上她太拎不清自己立场了,就这样后来还差点被英宗给殉了|
第299章 别离
在那人去世以后,柳知恩没有第一时间回到京城,其实倒也不能说是他不敢——是因为那人在法理上的身份,不过是个戴罪之身,即使是死在路上,朝廷也不能对此咨询什么,包括他这个人的丧礼,都是无人过问的。身为东厂厂公,他当然犯不着为了一个人犯的去世承担什么责任,甚至都无需呈上公开的奏章,可以直接对皇帝或是太后回报,那么有包时雨来处理这件事也就够了。之所以没有立刻回去,的确有避风头的考虑,但第二个,还是皇帝也需要他去南京取回一部分三宝太监当年下西洋留下的海图。身为当年带船出海的老臣之一,没人比他在此事上更有发言权了。
一般来说,为了彰显君王德政,树立自己的权威,做皇帝的都会选择在自己任上做些大事,比如说修书、封禅,越是势弱的君主对这些事就越怀有向往,比如文皇帝得位不正,即位后就修《文献大成》,遣三宝太监下西洋,包括远逐鞑靼,迁都北平,或是部分或是全部,都有一定动机是为了进一步地巩固自己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