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他甚至都安排好了相关的撤退路线,并表示自己会在湖北接应吴佩孚。
正是因为内外的两重原因,吴佩孚最终选择放弃长沙。
到了十二月初时,蔡锷率领护国军攻破长沙外围最后一道防线,城中的守军早已撤退。吴佩孚在带领部队从长沙撤退前,还专门给蔡锷发了电报,告知岳阳目前的情况,认为护国军攻克岳阳指日可待。这份电报似乎是表示吴佩孚反对帝制的决心,但实际上则也难免包含了他对汤芗铭、袁世凯的个人恩怨。
当长沙沦陷的消息被经过幕后操作刻意宣传出来之后,举国上下都为之震动。
对于寻常老百姓们来说,就算他们没有看出其中的阴谋,但是也认为北洋军实在太过无能,即便是被最近大手笔吹捧起来的中央军也不过如此。包括许多外国使节在内,原本对于袁世凯称帝一事大多不好看,即便是登基大典之后也都是摆出一副观望的态度,可随着护国战争的硝烟四起以及北洋军屡屡受挫,更加让国际观瞻变得不好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