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革命党在舆论声势上的攻讦达到了最高峰,一些地方分部机构更是擅自派遣敢死队,对拥戴帝制的一些地方官员采取谋刺行动。不过这些谋刺行动大多是失败告终,涉案人员尽数被批捕入狱,即便有少数成功者,所刺杀对象也都是一些虾米小角色,数人是遇刺受伤,只有极个别运气不好者是当场身亡。
孙中山在十一月二这天连续发表了两篇社论,其一是《举义说国民讨国贼书》,其二是《捍卫共和誓言书》。很快这两篇社论就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西南诸省的军阀纷纷借势附言支持孙中山,海外许多华侨也被调动了积极性,为捍卫共和体制一次性汇捐八十万元。
对于国内这些不安分的声势,虽然稍微超出了袁世凯所预期的范围,但一切仍然可以说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几天之后,他以皇帝的名义向还没有遵行帝制命令的几个省、城地区发布最后通牒,勒令限期镇压暴x动和执行帝制命令,否则将视为叛国罪论处。同时下令事发地区驻扎的北洋军,一旦逾越令期,可适当采取军事行动予以惩处。
重庆的中央陆军第十五师和岳阳的中央陆军第十二师在接到命令之后,第一时间摆出了备战姿态。但是无论是汤芗铭还是陈宦,又或者是下面的吴佩孚、吴光新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