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重大的。它几乎就是个标志性事件。
首先,从此以后,桓家对朝廷的威胁就开始走下坡儿了,东晋的“桓温时代”也一天天地变得黯淡。
其次,这件事儿使谢安的威望和地位再一次得到空前提升。人们甚至能感觉到,将来取代桓氏而与司马家“共天下”的家族,非谢氏莫属。王坦之是在关键时刻掉了回链子,这个“倒拿手版,汗留浃背”,也被人们争相“传颂”。在这事儿之前,王谢齐名,而且王坦之的家族太原王氏比谢氏还要尊贵,但在这件事儿之后,王坦之就被远远甩在了后头。人们都说,原来王谢齐名,这一回,可算看出优劣来了。
再次,谢安的从容赴鸿门宴,得到了皇室的认可。原本,皇室把人家当替罪羊去送死,结果人家却让干嘛就干嘛,一不推托,二没有一点儿不满,而且居然就把这事儿化解了。其实不让桓温当摄政王,皇室正求之不得呢,就是他们不肯去担这个风险。而这一来,皇室倒一下子看到了谢安的胆识,也对他的为人更加了解(其实主要就是皇太后褚蒜子)。于是这才有了,一年以后,谢安与褚蒜子达成权力联合,彻底消除桓家对朝廷的威胁,开启了东晋的安定局面……
最后,还是来总结一下儿,这次“抗桓事件”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