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下来,一会后甚至亲自俯身捡起了刚刚丢在窗台下的请议和的奏章,重又仔细读了起来。然而一读又是火气上涌,不得已,康熙手持着这份折子,走进了边上的小佛堂。
也许是神佛庇佑,也许是诵读经书后情绪渐渐稳定,康熙第三次读起了这份奏章,这一次,他脸上露出了深思的表情。是的,明郑不一定会接受和议,但无论如何可以试一试,清廷上下现在绑得太紧,的确需要缓气的时间。
正是想明白了这一点,康熙低头看了看奏章的署名,“工科给事中博尔济”。
一看名字,康熙知道应该是个满员,心头更是一松,于是冲着屋外跪着的李德全以下命令道:“去,把轮值的大学士给朕传来。”
李德全刚刚想起身,就听康熙突然改口道:“慢,不必去了,找人把李光地唤来即可。”
议和可是一件大事,因为涉及到正朔和政权的合法性,势必会引来方方面面的不同反应,因此在决定之前绝不能将其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当然,康熙也不是超人,一人计短,他也需要一个顾问,因此他才决议先找李光地一人商议……
这边关于同议和还在征求意见,那边朝鲜战场上却已经磨刀霍霍了。
嗣康亲王椿泰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