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倾注了蔡邕不少心血,所以他也不再推辞,欣然说道:“既然主公谦让,老朽就勉为其难吧。”
蔡邕说完,转身走到书院的门前,从一旁的士兵手中接过一根长竹竿,那大门的上方早就挂上了一块大匾,匾额上覆盖着红绸。蔡邕手中的竹竿轻轻一挑,红绸披向两边,露出四个金灿灿的大字:襄阳书院。这四个字是蔡邕用标准的隶书亲笔所写。旁边早有人点燃了两根爆竹,“噼里啪啦”一通响,众人一起鼓掌,荆州的襄阳书院正式落成了。
刘欣知道东汉末年已经出现了一些书院,像他们路过的颍川书院,在历史上培养出了许多赫赫有名的人物,也不知道有没有毁于战火。刘欣热衷于成立襄阳书院,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自己以后争夺天下培养后备人才。
刘欣对着书院的大门左看右看,总觉得缺少点什么,看到大门两侧光秃秃的柱子,若有所悟,问道:“伯喈,这边怎么不弄一副对联呢?”
蔡邕自恃学识广薄,可这对联是什么东西,却没听说过,不由愣在那里:“对联是什么?”
沮授也感到奇怪,问道:“主公,对联不是到春节才贴上去吗?”
刘欣反正觉得自己游玩过的那些名胜古迹的大门外,常有一副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