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低,(仅仅是简单焊接起来的驳船当然成本远远低于精心打造的空间油轮了),这些人的淡水售价也低。30万吨淡水,稍微加了不多的钱,第一趟就拉回了15万吨原油。其中的利润,直接翻了四五倍。有道是一倍的利润,商人就敢铤而走险,两倍的利润就敢践踏法律,更何况这四五倍,还是完全合法的生意。几乎没有任何的犹豫,这些人就决定扩大再生产。当然,现在资金不是很充足,油轮就没有再次购买,但是也有了计划,大概等到半年后,就能够有足够的资本,购买十万吨级别的油轮两条,同时还能够拴上大量的驳船。
有了良好的开头,这些人就一发不可收拾,业务越来越熟练,也渐渐的打开了市场,只不过因为量少,价格就压得低一些,因为每次太少,周转起来就会有不少的浪费,价格压得低一些,但实际上对于那些接手人来说,真正的利润也就是比海动实业的稍微有一点节余。不过好在蚊子再小也是肉,也就这样磕磕绊绊的运转下来了。嗯,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海动实业在非洲那边可是有不少的淡水运输管道的,能够大量的节约运往非洲内地的成本,而这些印度人没有,所以非洲那边的接手的也只能转手卖给索马里等商人,至于他们怎么处理就不管了——只要是海动实业的竞争对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