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的是,湘军这支靠劫掠财物和封官赏爵的办法来鼓舞士气的凶悍军队,竟然逐渐成长为与太平天国作战的军事主力。伴随着军功和战绩的增长,湘军的各方势力也快速弥漫,一时间竟能权倾朝野,成为当时中国政治和军事舞台的绝对主角。清廷既要依靠它,却又猜忌它,如同插在背上的一根芒刺。
不过,当曾国藩九弟曾国荃攻下天京、太平天国正式宣告失败后,湘军就失去了利用价值。此时的湘军,军纪败坏,不仅经常发生哗变事件,而且成为地方公害,“将帅使东南数千里民之肝脑涂地,而诸将之黄金填库;民之妻孥亡散,而诸将之美女盈门”(见曾国藩好友王柏心所著之《百柱堂全集》),招来朝野上下一致的不满。老谋深算的曾国藩眼见湘军成为众矢之的,又知道朝廷素来猜忌自己手握重兵,便以“湘军作战年久,暮气已深”为由,主动请旨裁减湘军。这一招极大地缓解了清廷对曾国藩本人的猜忌,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大批湘军将领早已经进入地方实权机构任职,即使是被裁撤的湘军,也大多是就地安家。湘军的名号虽然不在了,可人还在,气势还在,实力还在。江宁还是叫“湘半城”,依旧是湘军的江宁。住在“湘半城”中的大小官员,除了湘军一系的“自己人”,大概没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