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随见到王廷赞如此神色,寻思新的藩台大人可能是在担心甘肃布政使不如宁夏道道员好做。当时甘肃地处边陲,地广人稀,加上天灾不断,朝廷还经常用兵,因而全省十分贫瘠。布政使要管好这一省财赋和民政,可以说是非常不容易。而宁夏道只管辖“塞上江南”宁夏平原,为甘肃下辖地域中最丰腴之处,土地肥沃,灌水充裕,一方百姓富足,地方官百无忧虑。真可谓官大有官大的难处,官小有官小的优越。
王长随十分机灵,当即安慰道:“藩台大人不必太过忧虑。甘肃虽然全省土地贫瘠,时有灾荒发生,但朝廷却恩准甘肃捐监。这可是一件大好事!想那王中丞(指王亶望,中丞是清代对巡抚的称呼)在甘肃布政使任上成绩斐然,全靠捐纳筹集粮食呢。”
[捐监,即捐纳监生,属于捐纳制度中“常捐”的一种,民间生员只要捐米一千石,就可以获得监生的资格。最初捐监只限于生员,后来范围扩大,无出身的平民也可以靠捐纳成为监生,称为例监。捐监所收的粮食称为“监粮”,纳入地方粮库,以备荒年赈济。捐监不像前面提到的捐纳实职那样直接获得官职,但有了监生的身份后,便可以直接取得参加乡试或会试的资格。而且在清朝,要想捐纳实职,必须先有监生、